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茅山三位祖师爷真的成仙了吗,茅山派祖师三茅真君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茅山派祖师“三茅真君”
(资料图片)
茅盈,西汉咸阳(今属陕西)人,字叔申,一字处玄。年 18,入恒山学道师西城王君,后隐于句曲山,修道采药,为世人治病。得道后,与弟茅国茅衷合称“三茅真君”。茅固,字季伟。茅衷,字思和。
茅氏三兄弟被奉为道教茅山开山祖师,句曲山也因之改名三茅山简称茅山。
供奉在茅山大茅峰巅九霄万福宫太元宝殿内的三茅真君,被茅山道教奉为祖师,被帝王封为真人,让世人瞻仰了两千多年,至今香火不断,年年万人朝山。
三茅真君是西汉时期茅盈、茅固和茅衷兄弟三人之合称。
三茅真君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,这些故事大多被道教与民间演绎成了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。
茅盈修道
茅氏三兄弟原籍陕西咸阳南关小镇。茅家是当地世代望族,高祖茅漾.字初成,曾拜鬼谷子为师,修炼于西岳华山,秦始皇三十年(公元前 217 年)九月升“仙”。曾祖茅偃,秦昭襄王时官位舍人,后升迁为车骑校尉长平恭侯祖父茅熹,在秦庄襄王时为广信侯,秦始皇即位后改封德信侯。茅盈的父亲茅祚为人谦和善良,既无意求仙问道,也无意于拜官问爵,一心一意种桑务农。
茅祚生有三个儿子,老大茅盈,老二茅固,老三茅衷。传说茅盈出生时红霞满天,异香满室,因此取名“盈”。茅盈自小聪明孝顺。五六岁就知晓心疼父母,天热,给父母打扇子,天冷,给父母暖被窝。
俗话说:一娘生九子,九子不同样,这茅氏三兄弟虽为同父母所生,也都很聪慧,但志趣不同。老二茅固与老三茅衷热心功名利禄,荣华富贵。而老大茅盈却无意仕途,只痴心于仿效高祖,研习经书,识草煮药,修炼神仙之道。
茅盈辞别双亲,独自离家来到北岳恒山,拜西城王君老祖为师。王君,名王远,又名王方平,道士,道号金蝉子。
在山中,茅盈每日习读道书,潜心苦练。一天,王君老祖嘱咐茅盈,我今天要去瑶池赴会,你在这里自己修炼五年,五年内须立下三千八百个功德,若是我五年后还不回来,就去瑶池找我。
五年内立下三千八百个功德,这在常人看来,几乎是不可能的,然而茅盈却做到了。原来,来恒山北岳庙进香的人很多,茅盈就在大殿前的空地上搭了一座高台,他每天站在上面劝说香客们存好心、说好话、做好事,立口舌之功。他还在纸上书写劝人为善的话,发送给香客。这些纸单随着香客散到了四面八方,被更多的人传阅。就这样做成了功德。
五年后,师傅并没有回来。
茅盈收拾收拾,以一个云游道人的身份,离开恒山去找王君老祖。一路募化糊口,吃足了苦。有时候大风大雨,道路泥泞,只好赤脚。有时候天黑了,荒山野岭找不到住宿的地方,只好靠着大树,睡上一晚。这一天,三九寒冬,下大雪,地上积雪三尺多深,看不清哪里是路,哪里是沟,茅盈一不小心跌进深坑,怎么爬也爬不上来。茅盈想,看来今天要死在这里了,死在这里倒无所谓,只是父母养育之恩不能报,怎么交代是好?正伤心的时候,忽然天空一朵彩云飘过来,王君老祖骑着仙鹤到了面前.王君老祖救起茅盈,说:“爱徒,你的事我都知道了。你学道已成,先回去看望父母,而后去句曲山吧。”
茅盈回到家中,登堂拜见父母。父亲茅祚见茅盈归来,十分生气,骂道:“你这不孝之子,不好好在家攻读诗书,耕种良田,供养双亲,竟四处寻求什么神仙之术? 浪游到今日才回!”话未说完,操起一根竹杖劈头就要打。茅盈上前跪在父亲面前说:“孩儿虽在外寻师修道,却时时惦记着爹娘。父亲要打,孩儿不敢不受,但孩儿现已得道,万万不可乱打。你若打我,出了大事,使孩儿越加有罪了。”
茅祚正在气头之上,听茅盈说这话,更火了。心想,出外几十年,好的没学会,江湖郎中的那一套倒学会了,不打不解我心头之恨。想着,举起竹杖就打。哪知竹杖还没有碰到茅盈身上,就折成十几节,像箭头一样飞向四面八方。茅祚大吃一惊,只好住手,才知他真的得道,是个仙身。茅盈说 :“我刚才说的怕出大事就是说的这个,怕无意中伤害了人。"茅盈见父母年事已高,只得暂留家中服侍父母。
下泊宫
在家尽孝两年,两年后父母因病相继去世。茅盈料理完后事,再度外出。王君老祖问他 :“你去句曲山愿意不愿意? ”茅盈说 :“我愿意。”汉时,茅山因为山的形状象个“句”字,叫句曲山,西汉地节三年(公元前 67 年),茅盈越秦岭,过长江,到了句曲山下.在山下一望,句曲山白云环绕,好似人间仙境。茅盈想,虽说这地方荒蛮,却是修炼功德的好地方。
那时候,江乘《今南京栖霞 ) 来句曲山有水路通船,走水路来句曲山的,一般都会在山脚下泊舟下船,然后登岸改走陆路。
茅盈从江乘坐船到这里下了船,在下船的地方搭了茅庐,结庵修炼。这个地方已经是句曲山脚下了,离山顶近得很,不过十来里地,可茅盈下了船并没有急着上山,而是在这个地方歇了下来,为什么?他要等他两个弟弟。
离开老家来茅山修炼之前,茅盈劝两个弟弟跟他一道来,但两个弟弟答应得不爽快,茅盈就先行一步,自己先来了。不过,茅盈料到两位弟弟不久就会来找他,他想等弟弟到来之后,三人一起入山。
老二茅固、老三茅衷在朝中做官,都做到了太守。茅固从五官郎做到武威太守;茅衷从洛阳令升至五官大夫,河西太守。可这官做得身体亏损太多年纪不大,一个个头发就白了,而且浑身是病,天天吃药,身体还是越来越差.更主要的是官场险恶,稍不留神,就有杀身之祸。两人想想,还是老大好,清净,就先后弃官归家,在家习读长兄茅盈留在家中的一些道书,但读来读去,总是读不懂。一日,茅固对茅衷说:“长见已先去修炼,我俩何不前去寻找长兄,跟他学道。”
茅固、茅衷兄弟俩毅然南下,来到句曲山。
兄弟三个会了面,老二老三看老大那样健壮,感到自已远远不如长兄,两人懊恼不已。茅盈抓住两位弟弟的手说:“二位弟弟现在能悟出修道的道理为时不晚。”
因为当年茅盈在这里下泊,后来,茅山道院在此地建了一个下院,就命名为“下泊宫”。以后,这地方逐渐有了住户,形成了村子,村以宫得名下泊宫,一直叫到现在。下泊宫现在是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。
茅氏三兄弟日后于茅山得道成仙,成为后人尊崇的三茅真君,被供奉在大茅峰九霄万福宫,故下泊宫又被称为茅君旧宅。
唐朝贞观年间,还在这里铭文树碑,以作纪念。
村里曾有一块汉白玉碑,上面阴刻“三茅真君留迹处”,并有古井、龙池等遗迹。
《弘治句容县志》载:“下泊宫在茅山中茅峰西。《茅山志》云,大司命君以汉地节三年(公元前 67 年)自咸阳升举径来句曲外立茅舍以候二弟处也。陶隐居云,父老相传是司命君故宅。唐贞观十一年(637 年)重立碑,黄洞元文,今碑废。至永乐七年(1409 年) 坛官王文理因旧址乃出已财重建之。”
进山
茅盈带着两个弟弟,一起上了句曲山。三人在句曲山中一边修道,一边翻山越岭,不辞辛苦采药炼丹,为附近的百姓施药治病。无论是风霜雨雪,总是随请随到,并且分文不收。
茅氏三兄弟济世救人,恩泽百姓,不久得道成仙。太上老君授茅盈为“司命真君”,茅固为“定篆真君”,茅衷为“保命真君”,世称为“三茅真君”。茅氏三兄弟在句曲山各住一峰,人称茅盈所住之山为大茅君山,又称大茅峰。茅固所住之山为中茅君山,又称中茅峰、二茅峰。茅衷所住之山为小茅君山,又称小茅峰、三茅峰。
不久,西王母派茅盈去天台山任职,临行之前茅盈对茅固、茅衷说:“我去天台山不能与你二人朝夕相处,你二人要好好保护当方,每年腊月二十四日我会回来,一直到来年三月十八。”
自那以后,茅盈往来南北,既管天台山又管茅山,统管吴越神仙茅山的香期从腊月二十四日“送灶”起,一直到农历的三月十八“白鹤翔集日”,道家也称作“关山门”。为什么会选在这段日子,就是因为“大茅君回盼茅山之日”,茅盈回来的缘故。
从此,句曲山遂成仙境,进香者往来不绝。
后人为纪念茅氏三兄弟圆满的功德,在山上茅氏兄弟当年修炼的地方修建殿宇,把三兄弟塑了像供奉在殿内,匾额曰 :“有求必应”。还把句曲山更名为“三茅山”“茅君山”,之后慢慢地简称茅山。茅山之名一直沿传至今。《真灵位业图》中将茅盈列在上清左位,称“司命东岳上卿太元真人”主掌人世生死。吴越一带多建有三茅真君庙,岁时奉祀。后来,陶弘景创立道教茅山派《亦称道教茅山宗),尊“三茅真君”为茅山派祖师。
茅氏三兄弟没有在茅山留下什么恢弘的建筑,也没留下什么鸿篇巨著,却留下了许多仙气氮氲的传说,赢得了后世人的心。三兄弟当年修道行善的地方,定格成了一处名胜。一代代茅山道士传承着三茅真君的衣钵,劝导世人行善积德,生生不息,成就了茅山的传奇。
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